您好!欢迎访问莒南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 ~
监督工作
监督视窗
当前位置:首页 > 监督工作 > 监督视窗

莒南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

信息来源:莒南县人大   发布日期:2018-12-17 15:52:46    浏览次数 : 0

莒南县人大常委会

关于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

725日,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洪谦带领调研组,对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。调研组走访了部分企业,召开了座谈会,听取县中小企业局、县经济开发区、洙边镇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汇报,详细了解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。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:

一、基本情况

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,按照“大小齐抓、强弱共扶”发展思路,积极实施骨干企业培植计划、“百企百项百亿”技改工程,中小企业“双创”战略、“育苗扶壮”工程等,全县中小企业无论是规模数量,还是经济效益都得到快速发展,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

(一)市场经营主体发展迅速。上半年,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4729户,新增3371户,其中,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4686户,新增2209户,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到8147家,新增1053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5家,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96家,新增106家。

(二)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。上半年,全县中小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97.6亿元,同比增长8.5%;实现销售收入281.2亿元,同比增长7.5%;实现利税15.2亿元,同比增长3.6%

(三)中小企业经济拉动效益显著。一是从占比看,在全县30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,中小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.3%,实现产值、销售收入、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78.8%72.5%77.8%。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、带动就业、改善民生的主力军,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;二是从行业分布看,我县中小微企业数量多,分布广,30%以上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磨料磨具、石雕石刻、草柳编、花生加工等传统行业,这些企业规模小,产品档次低,管理不规范,转型升级压力大;三是从产业支撑看,冶金有色、机械制造、绿色食品加工、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,上半年,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、销售收入、利税分别为168.1亿元、162亿元、8.36亿元,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70.8%70.1%61.5%

二、存在困难和问题

上半年,全县中小企业虽然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,但增长动能乏力,资源、环境和成本等制约因素较突出,一些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,制约了全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。

(一)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。近几年,各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有些政策含金量高、惠及面广,但落实效果并不理想。一是部分扶持政策门槛偏高,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难以达到申请条件。据统计,中小企业得到的各类扶持资金仅占工业扶持资金总量的25%左右。二是部分政策兑现不到位。如各级对企业科技研发投入、争创各类技术研发中心等都出台奖补政策,但真正兑现到位的很少。三是部分企业平常不注重相关政策学习与研究,无法享受到本来能够享受的扶持政策。如不少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虽多,但真正申报并享受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很少。

(二)持续快速增长动力不足。一是企业自身发展后力不足。我县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,管理粗放不规范,没有长远发展规划,缺乏战略经营思想和创新理念,日常不注重研发和创新,在当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形势下,发展后劲不足。二是环保整治、安全生产督查等制约因素突出。据了解,受环保治理影响,我县已有249家高耗能、高污染企业集中关停,还有部分企业因安全不达标,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,短期内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。三是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对中小企业影响巨大。据调查,今年大部分企业员工薪酬涨幅超过5%,挤占企业利润空间。

(三)资源要素制约企业发展。一是用地难。由于土地指标紧张,各级将有限土地指标向园区集中或重点保障大项目,在投资强度、亩均投入产出等方面门槛偏高,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,用地需求少,侧重于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,争取土地指标难度大,制约企业规模扩大。二是融资难、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难以突破的“瓶颈”。三是企业转型急需的高级人才,高级管理人员和实用型人才十分短缺。

(四)“担保圈”风险问题较大。 在经济形势良好的环境下,企业互相担保可以提供增信;但当经济下行,增速回落,投资需求疲软,互相担保变成“连坐”机制,抱团取暖变成火烧连营,担保圈爆发危机的时候,很可能是一倒倒一片,受牵连企业多达几家甚至十几家。如丰盛食品因贷款到期未还,牵连到永贺食品、国盛食品等多家企业,目前基本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。

三、几点建议

(一)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。有关部门应坚持发展大企业、大项目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,做到“抓大不放小”,切实畅通中小企业入场途径。要在申请报批、土地使用、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倾斜力度,同时要加快“放管服”改革步伐,积极营造“一次办好”的营商环境,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机制体制环境,促进全县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。

(二)破除中小企业发展瓶颈。一要畅顺融资渠道。紧紧围绕全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,金融部门要加快对中小企业诚信评估体系建立,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资信状况,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;加快过桥资金、政府性担保公司建设步伐,解决中小企业短期信贷需求;要切实加大优质企业公司制改制、挂牌上市工作力度,积极引导企业挂牌上市,拓宽融资渠道。二要积极化解企业“用地难”问题。加大“一区四园”、各镇街土地资源整合力度,利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,按照“搭建平台、产业集聚、配套完善、孵化企业”的思路,每个园区、镇街至少规划建设一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辅导基地,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入园抱团发展,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平台。进一步促进标准化厂房规范化、集约化、精准化发展,探索建立正常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,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现有土地存量,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。

(三)积极化解“担保圈”风险。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关联担保风险的识别与监测,对存量担保圈贷款,要确定核心企业和关键节点,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拆圈解链。一是对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,但属于战略新型、节能环保等国家政策支持产业,或有市场、核心竞争力、科技含量的企业,债权银行不应盲目抽贷、压贷、缓贷,可通过重新评估贷款期限、增加有效抵押物等方式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;二是对偿债能力不佳、关联关系过于复杂,或圈内企业存在违约记录的企业,可通过增加抵押物、多收少贷等措施逐步压缩收回贷款。三是金融部门要把握关键节点,适时减少担保链条环节,缓释阻断风险冲击,达到拆圈解链目的。

(四)企业要主动融入新兴市场。近年来,各产业的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产品不断更新,互联网+、生态旅游、休闲养老、物流配送等新的服务模式快速发展,中小企业应与时俱进,主动出击,积极主动融入到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浪潮中。一是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要转变发展理念,勇于创新,在管理模式、经营模式、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。二是加大研发投入,注重自主研发创新,坚持品质为基、创新为核,积极开发新技术、新产品,打造企业创新品牌,推动内在创新。三是在“专精特新”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,转变盲目求大、求快、求全发展观念。

(五)强化人才队伍建设。充分发挥我县临沂农校地缘优势,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,根据企业实际需要,建立起企业需要什么类型人才,农校就培养、输出什么类型人才的“订单式”培养模式,切实解决我县中小企业实用人才短缺局面;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,通过提供奖励补贴、社保优惠、子女入学等配套措施,提升对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;继续鼓励有识之士回乡创业,引导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,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;同时企业也要规范用工管理,改善工作环境,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,实现环境留人和待遇留人。